近日,福建医院鲤城院区胃肠与基本外科接诊一72岁男性患者。该患者20余年前因“直肠癌”进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Hartmann术),术后留置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口至今。
患者5年前发现造瘘口旁有可复位的肿物,且5年来感觉肿物进行性增大,现约15cmX10cm大小,同时伴有间歇性腹痛,医院均未能给予有效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术前腹部CT平扫
此次患医院,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为求进一步诊治转诊福建医院,胃肠与基本外科洪钟时主治医师接诊后认为患者系巨大乙状结肠造口旁疝,且疝内容物与疝囊严重粘连形成第二腹腔,需行手术治疗。患者住院后经禁食、手法轻柔还纳疝内容物、腹带加压包扎及补液等对症治疗后,腹痛基本缓解,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及指导患者行呼吸功能锻炼后,邱成志教授综合评估该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补片材料,决定为该患者实施“全腹腔镜下乙状结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Sugarbaker术)”。术中仅做三个5-10毫米的切口和造口旁针眼大小的穿刺点,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2天患者即恢复饮食,造瘘口肠管血运佳、排气排便通畅。
?患者术前、术后腹部肿块对比
造口旁疝
造口旁疝(ParastomalHernia)是肠道和膀胱术后留置造口常见的远期并发症之一。造口的形成需切开腹部肌肉,使部分肠管外露,这就相当于在腹肌上留下一个薄弱点。当造口过松或造口周围的腹壁组织愈合不良形成缺损,若患者合并剧烈咳嗽、排尿困难、腹水等使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时,腹腔内的肠管等脏器就会通过此缺损从造口旁突出而形成疝。
造口旁疝的主要表现是在造口周围出现向外突出的皮下可回纳肿块,脱出时,患者多会出现局部坠胀感,严重时会出现嵌顿甚至绞窄,导致肠梗阻、肠坏死而危及生命。
?造口旁疝示意图
手术难度大、风险高
当然,对于无不适症状、造口旁疝缺损小、脱出内容少的患者,可采取穿戴造口腹带等非手术治疗。但对于疝块较大、还纳困难、有发生急性嵌顿及肠梗阻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美观的造口旁疝患者,手术是治愈的唯一手段。
而造口旁疝的手术是腹外疝手术中难度和风险最高的,且术后复发率较高,对外科医生来讲极具挑战性。术中不仅要缝合腹部缺损,并以补片覆盖以加强腹壁,更重要的是需要对造口的功能进行改善与重建。其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包括开腹直接修补、造口移位、补片修补等。开腹直接修补创伤大,有较高的复发率;造口移位切口疝发生率高,新造口也有发生旁疝的可能。
腹腔镜下造口旁疝无张力修补术由于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感染等并发症少等优势,相比于开腹手术已经成为目前修补造口旁疝的理想手术方式。
如何预防?
那么如何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呢?专家指出以下方式可降低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保持大便通畅、软化,避免腹胀,可以通过饮食调节和药物治疗;避免腹内压增高情况,比如剧烈频繁的咳嗽、打喷嚏;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合理佩戴造口腹带;适当体育锻炼,增强腹部肌肉的弹性;保持合适体重,防止肥胖。如有造口处隆起,医院就诊或咨询造口护理师。
此次,邱成志教授携团队成员王春晓副主任医师、洪钟时主治医师等人在熟练掌握腹腔镜疝修补术的基础之上,努力突破技术难关,不仅成功治愈了患者的造口旁疝,更推动了腹腔镜微创技术在复杂腹壁疝的应用与发展。福医二院鲤城院区胃肠与基本外科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疝的腹腔镜微创修补手术,目前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临床诊疗经验,这使我们能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专家团队
专家介绍:邱成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鲤城院区胃肠与基本外科行政副主任。擅长胃肠道肿瘤、肛肠、疝等疾病的诊治。主持并完成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10余项,近年来其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CSCD等国际及国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目前已培养10余名研究生,其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获同行及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所带领的普通外科团队获年福建医院“优秀临床团队”称号,个人获“省优秀硕士研究生导师”荣誉。
门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鲤城院区门诊4楼主任诊室
专家介绍:王春晓,副主任医师,福建医院国家级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秘书,泉州市营养支持学组委员、泉州市抗癌学会委员、泉州市医学会快速康复学分会委员,曾于医院进修胃肠微创外科,积累丰富的微创外科手术经验。擅长腹股沟疝的微创治疗及胃肠道疾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每周五下午
出诊地点:鲤城院区门诊4楼主任诊室
通讯员:施泽生
来源:福医二院
*1.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转载请注明出处:泉州医声
3.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