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晚班,病房转入一名70岁的老年男性患者,自诉腹痛多日,外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值班医生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认为阑尾炎诊断不明确,予安排CT检查,CT结果回报考虑回肠异物,并肠穿孔可能。再次询问患者病史,诉平时进食快且多,自诉为“狼吞虎咽”,且过年期间食物种类繁多,不排除有吞食硬质异物可能。
急诊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证实位回肠末端近回盲瓣处穿孔,而导致肠穿孔的罪魁祸首为异物——枣核一枚。取出枣核,肠管炎症重,不能修补,行部分肠切除吻合后,患者恢复顺利,得知为一枚枣核所致穿孔后,对自己的不慎深感后悔,所幸手术顺利,恢复良好。
医院胃肠外科专业组组长侯湘德副主任医师回忆,普外科每年都会收治多名消化道异物所致的胃肠穿孔患者,大多数患者都是在进食过快、未能辨别食物中的异物情况下吞食,以致在手术确诊以前都无法回忆起是否有异物进入消化道病史。类似枣核的尖锐异物可以刺穿消化道,导致外科急腹症。
侯湘德副主任医师介绍:人类的消化道从口腔至肛门,“厚薄”与“粗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胃壁及食道壁相对较厚,而小肠、大肠壁相对薄弱;胃的“出口”幽门,小肠进入大肠的“入口”回盲瓣是消化道最为狭窄的部位。所以异物容易在幽门以上停留,通过幽门后,在回盲瓣这个“关卡”的通行会再次受阻。而相对薄弱的消化道更易被异物刺穿。异物的尖锐面可一次性刺穿胃肠壁全层导致穿孔,或刺入胃肠壁内虽未刺穿,但异物停留于壁内,刺伤处炎症不断加重最终也会导致消化道穿孔。
消化道穿孔后,会出现明显腹痛,胃、十二指肠的穿孔,有胃液、胆汁等消化液流入腹腔时,会因强烈的化学刺激引起剧烈腹痛,患者腹肌紧张呈板状,全腹部压痛、反跳痛;而小肠、结肠穿孔的内容物流出后,化学刺激较弱,但其中所含细菌等微生物更为丰富,故引起腹痛相对较轻,但出现化脓、脓肿形成、发热等感染表现更为多见。
侯湘德副主任医师建议:如消化道穿孔诊断明确,手术是首选的,也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唯一可能治愈的方式。而根据穿孔部位、病程、腹部炎症轻重等不同,手术方式也不一样:可能行修补、消化道部分切除后吻合、肠造瘘等方式,无论何种手术方式,对患者带来的痛苦都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侯湘德副主任医师建议,一定要小心进食!
在制作食物的时候,应尽量去除可能吞入的异物:枣核、鱼刺、碎骨、外包装等;进食的时候尽量细嚼慢咽,将食物中的异物筛选去除。
紧张的生活与工作节奏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狼吞虎咽”的进食风格,但欲速则不达,进食太快往往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耽误更多的时间。进食时还需细嚼慢咽,小心进食!
候湘德
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侯湘德,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医院普外科胃肠外科学组组长,毕业于广州医科大学,长江中下游城市群结直肠肛门外科学会常务委员,长沙市腹腔镜(普外)微创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委员。
从事普通外科21余年,曾在广州医科大学微创中心工作。擅长于胃肠疾病、结直肠肛门疾病、肝胆胰脾疾病的诊治,目前独立开展各类腹腔镜、内镜微创及复杂开放手术。同时在腹部创伤、急腹症、消化道大出血的救治方面亦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
医院普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