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长征路系列科普肠癌篇九十二

什么是肠息肉、肠腺瘤?

和肠癌有关系吗?需要治疗吗?

肠息肉指的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而不管它的大小、形态和组织学类型。肠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腺瘤等等。因此,肠腺瘤是肠息肉中的一种类型。还有一种分类方法,就是根据组织学将息肉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腺瘤就属于肿瘤性息肉,而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属于非肿瘤性息肉。

腺瘤是最为常见的肠道息肉,包括三种类型: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腺瘤是具有癌变可能的,其癌变率主要和腺瘤的类型、大小以及合并上皮异型增生的程度有关。管状腺瘤的癌变率5%,管状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23%,而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高达30%~70%。腺瘤直径在0.5cm者癌变率≤0.1%,1cm者癌变率为1%~3%,1~2cm者为10%,而2cm者为30%~50%。合并轻度上皮异性增生的腺瘤癌变率较低,如果是重度上皮异型增生,癌变率可达27%。

目前研究认为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演变而来,因此凡是检查发现到腺瘤均应该摘除。腺瘤在做肠镜检查的时候,肉眼和其他肠息肉进行鉴别有时较为困难,所以基本上息肉都会被摘除,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是腺瘤。

腺瘤摘除后的患者中有30%以上的会再长出新的腺瘤,所以这些患者治疗后仍然是高危人群,需要密切的观察。

放射线照射和肠癌有关系吗?

我们知道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细胞有破坏作用,可以损伤细胞内的DNA,引起细胞恶变。不过在日常生活中及一般的医学检查中,人体接受的放射线剂量很低,不会引起相关的病变。

接受较高剂量放射线的大多数是哪些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在临床上时常会发现有些肿瘤病人在经过治疗后,原来的肿瘤被治愈了,但若干年后患者又被发现得了新的肿瘤,这被称为“第二肿瘤”。第二肿瘤的发生和放射治疗有一定的关系。盆腔进行了放疗之后,肠癌的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子宫颈癌为例,接受了放疗的患者,其肠癌的危险比一般人高4倍。放疗至肠癌发生的平均时间大概是15年,有32%~36%的发生在放疗后10年内,发生在放疗后20年以后的约有30%。放疗后的肠癌大多数是直肠癌。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因为惧怕患上“第二肿瘤”而拒绝本应该进行的放疗,这实际上对患者来说是不必要的,而且会对治疗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严格的评估病情,规范的进行放疗,患者就不用过于担心此类风险。

上海市科委科普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7DZ)

抗癌长征路

赞赏

长按







































白点疯
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by/2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