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娘家在诸暨城的西边,应该属于丘陵地带,有小山小溪,基本能旱涝保收。印象中,湖畈人和山里人都比较苦。
而家里造房子,父亲去山里背梁料、椽子;随着黄梅季节的到来,父亲总是“偷得农忙半日闲”,闻汛而动,去湖畈抲鱼,赚得家里盆满钵满,大鱼小鱼一场欢宴,便勾起我无尽的向往。
不承想,后来嫁到了地处白塔湖畔的山下湖。在诸暨“七十二湖畈”中,位于城区北部的白塔湖,才是一个真正的湖。借着湖水孕育的珍珠光泽,山下湖也光彩熠熠、繁华初露。
山下湖多堤,江堤、湖堤,以及后来为养殖珍珠修的塘堤。堤边有密密的芦苇,时鲜的水果,放养的牛羊。月夜漫步堤上,会看见带露的草木起舞弄影,透着“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自信;月光筛下斑驳的花影,家畜家禽沐浴其中闲庭信步,让小家碧玉顿生林下之风。
阡陌纵横之间,水光云影,稻禾清香。山下湖就是这个样子的吧!直至发现另一道“绿满山原白满川”的风景。
在山下湖镇泌湖村的南边,山峰矗立,一条盘山公路,九曲十八弯,绵延两公里,通向山大山深处,这是退休干部陈均平花5年时间、投资多万元修建的,他给它取名叫做“金畚斗路”。现在已经成为了附近村民健步休闲的好去处。
顺着公路,往上盘行,在一个急转弯处,豁然开朗:三面环山,一片清澈的湖水,一栋白色的别墅,掩映在郁郁葱葱的山林间,恰是世外桃源,这就是山上湖野生鳖繁殖基地,人称山上湖农庄。
山下湖西泌湖是诸暨农村水利一个避不开的地方,我知道一些恶劣自然环境下,西泌湖人艰苦卓绝的抗洪排涝故事,隐约看见西泌湖屹立天地间的历史倩影,却没有想到,还有现实的版本。
农庄主人陈均平,年花50万元承包了这片山地,年一种叫肠瘘的病,使他半年多不能吃一颗饭,但是,还在插着管子的时候,他就上山安排生产。
这里曾有人养过牛蛙、黄鳝、猪等动物和水产,都一一失败了,因为两只山湾的洪流,总是把所有的一切席卷而走。陈均平边着手改造水利设施边规划种养业:他用5年时间,把原来2-3分面积的3个小水塘,扩建成总面积近30亩的11个水塘,同时,花3年时间,依山开挖两条约4公里排洪沟;山上,种下多棵香榧、四五十亩杨梅和大面积的毛竹,湖中,每年投放左右的甲鱼,门前屋后,饲养鸡鸭牛羊。
岂止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还一路“烧钱”。年至今,陈均平已投入上千万元,光是上山的路,就耗尽了陈家多年的积蓄,年,第一批只甲鱼“全军覆没”,他只好变卖两处房产贴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