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给肿瘤患者重生的机会

前不久,一位非常虚弱的年长女性患者,因反复发生左下腹疼痛,每天最多要解大便20医院皇姑院区急诊。急诊医生询问病情方知,患者已年近八旬,可怜这位老母亲既害怕自己是重病又担心拖累子女,硬挺着病情大半年,一直不敢告诉家人。直到最近两个月,情况愈加严重,体重更是骤减近30斤,被子女发现后,医院就诊。患者左下腹可扪及直径约8cm的包块,按压疼痛,给予结肠检查,证实为乙状结肠肿瘤。

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差,既往又有30余年高血压病史、6年糖尿病史(均未接受系统治疗),患慢性支气管炎10余年,腔隙性脑梗塞4年,为慎重起见,请普通外一科张雪峰主任会诊。张雪峰主任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后,确认为乙状结肠癌,须得手术治疗。

患者转入普通外一科后,张雪峰主任和张晓岩副主任医师认真查体,研究腹部CT。肿物恶性,且范围较大,与髂血管及输尿管关系密切;患者长期患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又有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手术风险极大让医生望而却步,但张雪峰主任力排众议,“作为一名医生,就应扛得起这份责任,敢于担当,背负风险搏回的是患者的希望。”

经过科室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纠正患者的营养状态及离子紊乱后,手术如期开始。麻醉后,张雪峰主任再一次用手检查腹部包块,凭借三十几年从业经验判断,果断放弃之前拟定的腹腔镜微创手术,选择传统的开腹探查术。剖开腹腔充分暴露肿物后,正如术前所料,肿瘤已侵袭侧腹壁,与左侧髂动脉、髂静脉和输尿管侵袭致密,直接开腹是非常正确之举。

肿物病变巨大,侵犯周围组织紧密,难以完全切除,需以造瘘来解除梗阻,并降低手术并发症风险。但是造瘘后还需再次手术进行造口还纳,患者需要经历两次开腹手术,这期间还要背着“屎袋子”生活,会严重影响预后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张雪峰主任没有直接选择对医生来说既简单、风险又低的方案,而且是仔细勘察髂血管及输尿管与肿物的关系,找到突破口后,果断选择“小刀”,利用肿瘤与组织的一丝丝缝隙,用小刀一点一点分离,小刀娴熟地在肿瘤、动脉、静脉、输尿管之间游走,刀刀精准,不敢有丝毫错漏。

历经紧张的1小时,张雪峰主任终于把血管及输尿管从肿瘤上解救下来,并对其周围可能存有肿瘤细胞的组织全部清除,手术顺利结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如期出院。

面对肿瘤复杂情况,张雪峰主任三思而后行,仔细勘察,把希望留给病人,风险留给自己,让患者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医院普通外一科团队在张雪峰主任的带领下已经先后开展了胃肠肿瘤腹腔镜手术、联合脏器切除术、肿瘤扩大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用优质的诊疗技术、严谨的诊疗态度,为每一位患者的健康服务。

好医院好医生

张雪峰

医疗副院长

普通外一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

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工作三十多年,主要从事胃肠、乳腺和疝外科工作,对本专业疑难重病和胃肠道肿瘤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国内早期开展腹腔镜(年)和机器人(年)手术,手术例数曾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个人共完成胃肠、乳腺、疝等腹腔镜和机器人微创手术余例,以胃肠肿瘤根治手术为主。曾为军队和地方干诊患者手术达千余例,受到高度认可。获得军队多种荣誉,地方和军队医疗成果、各种研究基金课题等数十项,主编、副主编著作6部,发表专业论文余篇,并多次赴欧美等国参加学术交流。担任《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腹腔镜外科》编委。培养研究生20余名。

曾先后担任:全军普外专业委员会委员,微创外科学组和转化医学学组副组长。沈阳军区普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战伤创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机器人外科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普外专业和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东北三省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肠外肠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结直肠学组副组长、胃肠外科学组副组长、常务委员、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理事会理事、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NortheastInternationalHospital

医院地址

沈阳市浑南区天赐街2号

(奥体中心北门米)

交通指引

乘地铁二号线奥体中心站下车(B出口)

公交V路/浑河雷锋号/路/路

医院站下车

公交路/路/浑南新区一线

新华公寓站下车

咨询电话

-

生活

始于健康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5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