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版(二)

2.4分期

本指南采用UICC/AJCCTNM分期系统(年第七版)[1],详细内容如下:

2.4.1T、N、M的定义

原发肿瘤(T)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价

T0无原发肿瘤证据

Tis原位癌:局限于上皮内或侵犯黏膜固有层

T1肿瘤侵犯黏膜下层

T2肿瘤侵犯固有肌层

T3肿瘤穿透固有肌层到达结直肠旁组织

T4a肿瘤穿透腹膜脏层

T4b肿瘤直接侵犯或粘连于其他器官或结构区域淋巴结(N)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价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a有1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b有2-3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1c浆膜下、肠系膜、无腹膜覆盖结肠/直肠周围组织内有肿瘤种植(TD,tumordeposit),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2有4枚以上区域淋巴结转移

N2a4-6枚区域淋巴结转移

N2b7枚及更多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

Mx远处转移无法评价

M0无远处转移

M1有远处转移

M1a远处转移局限于单个器官或部位(如肝,肺,卵巢,非区域淋巴结)

M1b远处转移分布于一个以上的器官/部位或腹膜转移

2.4.2解剖分期/预后组别

2.4.3说明

Tis:包括肿瘤细胞局限于腺体基底膜(上皮内)或黏膜固有层(黏膜内),未穿过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

T4b:T4b的直接侵犯包括穿透浆膜侵犯其他肠段,并得到镜下诊断的证实(如盲肠癌侵犯乙状结肠),或者,位于腹膜后或腹膜下肠管的肿瘤,穿破肠壁固有基层后直接侵犯其他的脏器或结构,例如降结肠后壁的肿瘤侵犯左肾或侧腹壁,或者中下段直肠癌侵犯前列腺、精囊腺、宫颈或阴道。肿瘤肉眼上与其他器官或结构粘连则分期为cT4b。但是,若显微镜下该粘连处未见肿瘤存在则分期为pT3。

V和L亚分期:用于表明是否存在血管和淋巴管浸润,而PN则用以表示神经浸润。

前缀:cTNM是临床分期,pTNM是病理分期;前缀y用于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肿瘤分期(如ypTNM),病理学完全缓解的患者分期为ypT0N0cM0,可能类似于0期或1期。前缀r用于经治疗获得一段无瘤间期后复发的患者(rTNM)。

3结肠癌的治疗原则

3.1非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

3.1.1可切除结肠癌的治疗

3.1.1.1内镜治疗

3.1.1.1.1内镜治疗策略

结肠腺瘤或部分T1期结肠腺癌可采用内镜下治疗,详细内容如下

注:EMR=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endoscopicsubmucosaldissection,内镜下粘膜下切除术;PEMR=Piecemeal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分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说明:

a所有无蒂息肉或怀疑癌变的息肉,均建议在明确病理后再决定是否镜下切除。各种特殊内镜检查方法有助于判断息肉的良恶性。

b在T1(SM)癌内镜治疗后,不仅局部行结肠镜检查,同时需检测肿瘤标志物癌胚进行抗原(CEA)、腹部超声、胸部和腹部CT[1]。

c确定治愈性内镜下切除T1结直肠癌组织学标准:①粘膜下浸润小于um的病变,②缺乏淋巴血管侵犯的情况,③肿瘤分化好,④无肿瘤萌芽,⑤肿瘤距切缘≥1毫米[2-3]。

d当切缘无法判断阴性还是阳性时,建议在3-6个月之内复查内镜。如果切缘阴性可以在内镜治疗后1年内复查[4-5]。

e较大的病变可能需要分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PEMR),但PEMR局部复发率较高,需加强监测[6]。

f参见“3.1.1.2手术治疗”部分

3.1.1.1.2息肉镜下切除术后的处理策略

说明:

a详见“2.3结直肠癌病理学诊断原则”

b具备以下全部因素[1]:标本完整切除,切缘阴性,且组织学特征良好(包括:1或2级分化,无血管、淋巴管浸润)

c具备以下因素之一[1]:标本破碎,切缘未能评估或阳性(距切缘1mm内存在肿瘤或电刀切缘可见肿瘤细胞[1-3]),具有预后不良的组织学特征(包括:3/4级分化,血管/淋巴管浸润)

d需告知患者:广基癌性息肉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比率会显著增加,包括疾病复发、死亡率和血源性播散,主要与内镜下切除后切缘阳性有较大关系[4-7]

e预后不良者建议行结肠切除和区域淋巴清扫[1,8-9]

f所有的局部切除术或结肠切除术均可选择传统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机器人手术,取决于当地的技术和设备可获得性

3.1.1.2手术治疗

说明:

a根治性手术方式是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整块清扫[1-2]。肿瘤血管起始部的根部淋巴结及清扫范围外的可疑转移淋巴结,也应切除或活检。只有完全切除的手术才能认为是根治性的[3-4]。

b可选的手术方式包括:I期切除吻合,或I期切除吻合+近端保护性造口,或I期肿瘤切除近端造口远端闭合,或造瘘术后II期切除。

c肠梗阻者不建议腹腔镜手术。

d肠道支架通常适用于远端结肠的病灶,并且放置后能使近端结肠减压,从而择期结肠切除时能一期吻合的病例[5]。

e视腹腔污染程度选择,手术方式同b,充分冲洗引流。

3.1.1.3术后辅助化疗

说明:aII期患者:高危因素[1],包括:T4(IIB、IIC期)、组织学分化差(3/4级,不包括MSI-H者)、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肠梗阻、肿瘤部位穿孔、切缘阳性或情况不明、切缘安全距离不足、送检淋巴结不足12枚。低危因素指MSI-H(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或dMMR(错配修复蛋白缺失)。普危因素指既没有高危因素也没有低危因素者。

b根据MOSAIC试验及使用奥沙利铂后可能的远期后遗症,FOLFOX方案不适合用于无高危因素的II期患者辅助治疗[2]。

c推荐的单药氟尿嘧啶方案包括:口服卡培他滨(首选),5-FU/LV持续静脉输注双周方案。

d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XELOX(又称CapeOx)和mFOLFOX6。

e所有II期患者均应考虑进行错配修复蛋白(MMR)检测,详细信息参见“2.3病理学检查原则”。MMR蛋白缺失或MSI-H(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Ⅱ期患者可能预后较好,且不会从单药5-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3]。

f辅助化疗的具体方案需要考虑年龄、身体状况、合并基础疾病等综合考虑;尚无证据显示增加奥沙利铂至5-FU/LV可以使70岁或以上的患者受益[2]。

g术后身体恢复后应尽快开始辅助化疗,一般在术后三周左右开始,不应迟于术后2月。辅助化疗总疗程一共为6个月。

h除临床试验外,不推荐在辅助化疗中使用如下药物:伊立替康、TAS-和所有的靶向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阿柏西普、瑞戈非尼等)。

3.1.1.4附录:常用的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

一:氟化嘧啶为基础的单药方案:

卡培他滨

卡培他滨mg/m2/次,每日2次口服,第1-14天

每3周重复,共24周

简化的双周5-FU输注/LV方案(sLV5FU2)

LVmg/m2静脉滴注2小时,第1天

随后5-FUmg/m2静脉推注,然后mg/m2/天×2天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mg/m2,输注46-48小时)

每2周重复,共24周

二:联合化疗方案:

CapeOX

奥沙利铂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卡培他滨mg/m2/次,每日2次,第1-14天

每3周重复,共24周

mFOLFOX6

奥沙利铂85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LVmg/m2静脉输注2小时,第1天

5-FUmg/m2静脉推注,第1天,然后mg/m2/天×2天持续静脉输注(总量2mg/m2,输注46-48小时)

每2周重复,共24周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yy/65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