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谈全程肠癌手术详解,一文帮你延长

通过手术进行根治性切除仍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当然根据患者的自身差异性,医生也会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多数早期患者可以通过根治性切除达到痊愈,中晚期患者通过手术结合辅助化、放疗等手段,也可获得较好结果。

第七期的“大咖谈全程,常筑新希望”专家采访,我们医院保健外科主任、胃肠外科副主任刘洪俊教授,为我们分享结直肠癌全程管理中的手术治疗相关的问题。

专家

名片

刘洪俊教授

医院保健外科主任、胃肠外科副主任

山东省结直肠学组副组长

山东省抗癌协会消化道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学会肿瘤姑息治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CSPEN老年营养支持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肠瘘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

山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分会委员

肿瘤研究与临床杂志编委

老年患者合并基础疾病的诊疗原则

互助君:

4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增加,且年龄越大患癌风险越高。高龄患者多数存在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对于高龄结直肠癌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是否能够进行手术呢?手术又是否存在特殊禁忌呢?

刘洪俊教授:

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临床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肿瘤患者逐渐增加,特别是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伴有的基础内科疾病也逐步增多。

我们最常见的是内科疾患,包括了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肺、肾等其他脏器的问题,这些都会增加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甚至可能成为老年患者的手术禁忌。因此在术前需要进行充分且全面的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态、器官的功能等。

针对此类患者,手术前需要邀请相关科室进行多学科会诊,并根据多学科讨论结果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例如

合并糖尿病的高龄结直肠癌患者,在术前,需要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到比较安全的数值之后(一般来说控制到8mmol/l以下,较为平稳、安全),进行密切观察,待血糖无明显波动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

此外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问题的患者,需要与心血管科、麻醉科及重症监护科的医生,共同就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风险进行详细的沟通和评估,明确风险后再进行手术。

因此术前的评估是非常重要的,患者朋友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可一味追求“一刀了事”,应与医生做好密切配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失去治愈机会

互助君:

部分患者被确诊为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当下也许无法进行手术,对于这部分患者,是否可以其他支持治疗等综合措施获得手术治愈机会呢?

刘洪俊教授:

肠癌患者常常发生肝、肺转移,50%左右的肠癌患者最终会出现肝转移,其中大约有20%~30%的患者会伴有同时性肝转移。这部分患者虽然已经到了晚期,但依然可以通过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争取到手术治愈的机会。例如: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如果存在RAS/BRAF野生型且原发灶位于右半结肠和RAS/BRAF突变型,使用FOLFOXIRI±贝伐珠单抗方案,可提高转化切除率,从而显著延缓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

随着医学的进展,多学科联合作战也慢慢被推上医学舞台,这样的新模式使得肠癌患者的疗效大幅提高,有30%~40%的肝转移患者生存超过了5年,甚至20%的患者能够达到10年。

癌症治疗不仅仅是肿瘤科医生单独作战,也是整个团队的协作作战,医院现在都已经有非常好的MDT团队,多个科室共同为一位患者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对于转化不成功的晚期转移性肠癌患者,在全身治疗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局部治疗,包括:射频治疗、介入治疗、放疗等治疗,通过系统治疗后,患者的生存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所以,患者们要理智看待,医院做全面评估,才能够得到一个好的治疗结果。

手术方式选择及其注意事项

互助君:

我们知道手术方式的选择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存在一定的影响,那么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应该如何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手术方式呢?

刘洪俊教授:

随着医学的进展,肠癌的手术方式也不断精进,例如开腹、腹腔镜、机器人等方式,对于如何选择,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点去考虑后综合抉择:

1.患者身体状态

对于青壮年患者和老年患者,手术的选择及术后康复结果是截然不同,无论是伤口愈合,身体机能的恢复,甚至在药物吸收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患者应在医生的综合评估和建议下选择合适的自身治疗方案。

2.手术特性

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肿瘤分期有体现不同的优势,例如:腹腔镜手术,技术成熟,侵入性相对较小,术后恢复快,相对于更适合肿瘤较小、分期较早的肠癌患者;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3.手术器械局限性

机器人手术的设医院或者中心点才设有,对于县域患者来说选择性可能会有所局限;

4.医生的技术水平

如果能用微创且患者能够获益,当然是首选,医院或者主刀医生的对特定手术方式的熟练程度和技术水平,再综合判断。

保肛与否?术前评估不能少

互助君:

对于中低位的直肠癌,都希望能够实现保肛,但选择保肛与否的标准是什么呢?

刘洪俊教授:

绝大多数患者是能够实现保肛的,但还需要考虑肿瘤分期、肿瘤的位置、浸润的深度等,精确的术前检查分析对是否保肛的决策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不能单纯仅靠一个指标来决定。

比如一些肥胖的男性患者,其本身盆腔部位较狭窄,手术难度可能随之增大,保肛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所以大家需要在术前进行全面的评估以后,再决定是否能够保肛。

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

刘教授寄语:

癌症本身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自己的主治医生,选择合适患者自身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医生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每一位患者量身打造、制定精准的治疗方案,力争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感谢您阅读到此,如果觉得对您有用,记得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同时欢迎大家在文章底部留言,互助君与您一起解锁更多抗癌资讯。

往期

精彩推荐

(直接点击下方题目即可查看)

大咖谈全程

邱红教授谈肠癌放疗,带你读懂这个不可忽视的肿瘤“杀手”

大咖谈全程

陈晓锋教授谈肠癌早筛诊断,抗癌需趁早!

大咖谈全程

陈小兵教授谈肠癌治疗全程管理,药尽其用

责任编辑:肠癌互助君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正版图库文章参考: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陪伴·互助·健康加入觅健肠Ca病友互助群一同携手抗癌????专业知识病友交流加入觅健肠Ca病友互助群扫码入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zd/4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