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93岁高龄的“90后”,是世界上研究肠子时间最长的人,也是为数不多以姓名命名宇宙小行星的中国人。但他在入党的道路上却走了30年,写下了27份入党申请书。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黎介寿。
“朗读吧!战友”工作室出品
《30年初心不改27份申请书一心向党》
(节选)
朗读
张妍制图
璐瑶文慧监制
贺林
“我出生在旧社会,对新旧社会有亲身的体会和对比。我曾参加过三青团并在学校分团部筹备处干事会担任过职务。那时我对共产党完全不了解,思想被毒害,至今仍然深深感到内疚。在党组织经过考查后,认为不符合入党条件时,我保证不放松自己的思想改造,不影响今后的工作,不改变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竭尽力量的决心。”
这是年9月11日黎介绍寿向党组织递交的入党申请书和情况说明中的部分摘录。其实,在此之前他已向党递交了26份入党申请书。
正如黎介寿在入党申请书中所说的,如果不符合入党条件,保证“不放松”、“不影响”、“不改变”。他在解放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黎介寿在多次提交申请书没有被批准的情况下,始终没有放松思想改造,始终没有影响工作,始终没有改变对事业的追求。
年,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邓世俊遇到车祸,肠子被撞破了,成了肠外瘘(通俗地讲,就是肠子漏了)。邓世俊被医院。当时,国内对于肠外瘘的治疗缺乏经验,文献中记载肠外瘘病人的死亡率为60%左右。这个百分比虽然比癌症低,但治疗起来非常麻烦。
医院为邓世俊成立了治疗小组,黎介寿担任小组负责人。于是,黎介寿把精力放在了邓世俊的肠外瘘病情研究上。
以往收治肠瘘病人上手术台,很多人就没有从手术台上下来。邓世俊身体素质好,挺过了最初的手术。后来,邓世俊又经历了十几次肠道手术。每一次都是黎介寿主刀。邓世俊有了黎介寿这样肯钻研的医生。保住了性命。
黎介寿有了邓世俊这样的病人,躲过了“文革”中的政治风暴,以救治小组负责人的身份有权走进实验室。年2月,黎介寿在动物身上进行营养支持方法实验成功后,在国内首次将全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成功。
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应该在我们中国自己的事业上有所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不懈的研究,黎介寿解决了营养支持肠瘘病人的难题,成了中国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之后,他又开始进行异体小肠移植研究,把肠外瘘治疗和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最终成为了治疗肠外瘘的世界顶尖级专家。
既有“三青团”历史,又是世界顶尖级专家的黎介寿,提出入党申请,组织上是慎重的。南京军区后勤部专门派组织科干事孙金宝和马永祥,对黎介寿的思想表现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年1月2日,孙金宝和马永祥写出了《关于对黎介寿同志表现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中说:
“我们于年12月28日至30日,到(南京军区)总医院机关和外一科召开了四个座谈会。共10人参加,其中党员8名。对黎介寿同志解放以来的表现情况进行了一些了解。据参加座谈的同志反映,黎介寿同志在政治思想上总的是向前发展的。从解放后被留用到‘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时间里,因本人历史上有政治问题,说话办事比较谨慎,不太暴露思想,不谈政治上的问题,没有写过入党报告,埋头钻研业务。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没有发现什么问题。‘文化大革命’以来,能注意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能正确对待个人历史问题,靠拢组织,在揭批林彪、‘四人帮’运动中,立场比较坚定。
“在工作上。该同志一贯刻苦钻研业务,医疗技术比较精通。在肠瘘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一定贡献。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不计较名利地位。多年来在手术治疗中没有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受到了工休人员一致赞扬和信任。曾多次立功受奖。该同志作风比较正派。善于团结同志,尊重领导,与群众关系比较好。但据反映,该同志有时个性比较强。”
这份调查报告中说到黎介寿“个性比较强”,有一年,粟裕到南京视察,住在中山陵8号,一天晚上,肚子痛。半夜一两点钟,黎介寿被叫去了。黎介寿了解病情后,认为是肠痉挛,果断地给粟裕打了一针就好了。第二天,北京、上海的专家来会诊,医院去检查。检查的结果就是黎介寿的诊断。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到北京,粟裕特意说:“你们那里的医生很好很果断,我要是在北京,那非得把所有的专家都找来诊断后才能打上一针,但你的这个医生很果断就打了一针。这么多年,我没有看到有哪个医生这么快就给我打针的。”事后,黎介寿说:“我只考虑是什么病,没有考虑你是什么人。一个医生,把政治风险等考虑太多,会影响技术的发挥。”
黎介寿的入党介绍人是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陈德先。陈德先为了黎介寿的入党问题,在年12月16日,专门给南京军区第一政委廖汉生、司令员聂凤智、第二政委杜平并军区党委常委集体写了一个书面材料。陈德先在材料中说:“总医院外二科主任军医黎介寿同志,年9月11日向后勤部党委写了入党申请。9月27日,总医院党委对黎介寿入党问题,请示了后勤部党委。10月26日,我们就黎介寿入党问题请示了军区组织部。黎介寿同志在向后勤部党委写入党申请前。即8月29日,黎介寿同志找我谈了一次心。
他谈的主要内容是:我是否还有入党的希望?过去有这个想法,但又感到不可能。‘文化大革命’前,我想入党不行。当时,我说不行就向鲁迅先生学习,做党外布尔什维克。就批评我,说我有什么资格向鲁迅学习。我至今不知这话错在哪里。我过去做事是为了饭碗问题,解放后这不是个问题了,至于当官也不是个问题,当医生还有什么官不官?我现在有一个为什么奋斗的问题。为人民、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这个理想,我想了很久。我历史有污点,加入过三青团,但我没有整人。
“我对黎介寿同志说,你要求进步是好的,你过去讲向鲁迅学习,这话没有错。当时基层干部的认识,对你的批评是不对的。你现在要求入党也是进步的表现。至于能不能入党,我个人不能决定。按过去中央规定,你是不能入党的。现在能不能入党,我们要研究,因为你经过三十年的锻炼是否可作为一个特殊问题解决。你不入党,我们对你政治上是信任的,许多高级首长,如军区首长,都由你来看病,外科是你管,你管得不错,是有成绩的。你要入党。向支部、党委申请,我们再研究。”
陈德先在材料中最后说:“对于黎介寿同志的入党问题,我认为:黎介寿申请入党是进步的表现,他经过了三十年的考验,表现是好的,特别在九、十、十一次路线斗争中表现也是好的,在外科作出了贡献。因为中央有这样一个规定。可否作为特别情况入党。我个人倾向他入党。”
之后,陈德先还主持召开南京军区后勤部党委会,专门研究黎介寿的入党问题,并形成一个向军区党委《关于黎介寿同志入党问题》的报告。这份报告较短,原文是:
军区党委、军区政治部:
黎介寿同志系湖南省测阳县人,年10月生,家庭出身职员,文化程度大学毕业。年7医院实习,年4月南京解放后被留用,现任医院外二科主任军医,行政15级。
该同志医院读书时加入三青团。年至年秋连任该院两届三青团干事会干事兼组训股长。年7月被派往庐山参加三青团夏令营,受政治、军事训练八个星期。解放后,黎介寿对上述问题已交代清楚,与组织调查基本一致……
黎介寿同志自解放以来,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努力学习马列、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政治觉悟不断提高。在医疗工作中,积极肯干,认真负责,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服务态度好,善于总结经验,刻苦钻研技术,对肠瘘的治疗和研究,作出了显著的成绩。曾先后五次荣立三等功。年又荣获军区科研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最近,黎介寿同志分别向党支部、总医院党委和后勤部党委写了入党申请,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中规定:反动党团的积极分子和区分部委员以上的负责人非经中央批准,各级党的组织一律不得接收为党员。我们认为黎介寿同志在解放后的三十年时间里。一直表现较好,按表现可以入党。……如何处理为好,请指示。
附《关于黎介寿同志表现情况的调查报告》、黎介寿同志的入党申请。
中共南京军区后勤部委员会
年1月3日
南京军区党委接到报告后,报请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年3月,黎介寿被正式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事后,黎介寿说:“这是我一生最感欣慰的事,觉得自己和党、和祖国更紧密地融为一体了。”
黎介寿故事延伸阅读一辈子朝着梦想前行——黎介寿院士的心灵自白(选自网络、年)
科研、手术、生命……面对一个又一个话题,这位历经沧桑的89岁老人,思维敏捷,娓娓道来。两个多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他甚至没有喝一口水。
老人谈得最多的,是一个时下最流行的词语:梦想。
在这个一辈子朝着梦想前行的老人面前,任何语言描述都将显得失色,唯有真实地呈现他的讲述,或许是最好的新闻表达——
这么多年,我只是做了一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党员,努力为党工作,维护党的形象,这是一份义务;作为一个中国人,为国家富强做事,为民族复兴出力,这是一种本分;作为一个人民军医,为病人解除痛苦,为部队打赢服务,这是一种职责。
我觉得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党和人民却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这份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个人的进步离不开组织,任务的完成离不开团队,即使是一台手术,也需要助手、麻醉师、护士等,缺一不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很多人都在谈论国家的梦想、个人心中的梦想,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回首人生几十年,我其实是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走。
很多年轻人问我,你这辈子吃了那么多苦、经历了那么多挫折、遇到了那么多挑战,为什么能一直坚持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我有一条很深的体会,有自尊的人,内心才能强大,耐力才能持久。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可没有国家的尊严,哪有个人的尊严?一个国家,贫穷就要受欺负,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人看不起。
我的学生时代,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抗战期间,我正在读中学,没有一天是安定的,没有一年是在一个地方度过的。为了躲避战火,经常在寒冬腊月穿着单衣和草鞋步行搬家。我亲身经历过“一·二八”事变、日军长沙大轰炸,目睹无数同胞在血泊中倒下。那时我就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定要为国家强大做点事!
我带领科室同志在肠道疾病治疗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经常应邀出去讲学,在国际上发出中国声音。这些历史性变化让我明白,个人的成长进步,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个人才会好!
有段时间,我看到一些人一出国就忙着申办绿卡、算计着个人的小九九,就感到非常痛心。我告诉我的学生,一个中国人,如果不能用学到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做事,本事再大又有什么用?让我值得自豪的是,我的学生没有一个在国外拿绿卡,出去学习的都回来了!
还有人经常跟我讨论,怎样才能成功?怎样才能圆梦?我觉得,一个人要想成功,在于起点,更在于转折点。
我们每个人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谁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和曲折。我追求加入党的组织,就追求了整整30年;我做小肠移植实验,就做了整整7年;我也曾遭受不公正待遇,甚至连自己正确的学术观点,都被当成错误意见受到批判。但我坚信,汗水不会辜负一个人,真理不会曲解一个人,历史不会埋没一个人。只要认准了方向,就要有一根肠子通到底的韧劲,为了事业牺牲一点、付出一点,又算得了什么?身处逆境时方向不能迷失,面临困难时支柱不能倒塌,对待科学研究中的挫折要这样,对待人生经历中的挫折也要这样,朝着梦想的目标前进,就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我快90了,女儿劝我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也有人劝我多休息,保重身体。我也经常思考生命的意义、生与死的问题。我参加抗美援朝时,只有二十五六岁,那时住在坑道里,每天面临生死考验,但大家的情绪非常高涨,战斗间隙还打半场篮球,敌人飞机来了就隐蔽,敌人飞机走了就继续打,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人问我怕不怕死,我的回答是,不怕死!我觉得,生死是自然规律,活着就要活得有意义,贪图享乐就会失去追求梦想的动力。
我真正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是从60岁以后才开始的,尽管取得了一点成绩,但总感到起步晚了,步子慢了。我要做的事还很多,就是要抓紧点滴时间,能做一天就做一天,能做一点就做一点。我很羡慕年轻人,社会发展这么快,科研条件这么好,真是一个需要珍惜的好时代。我还有一个紧迫感,自己带了那么多的研究生,必须争分夺秒,不能浪费了他们的时间。我渴望力所能及为社会为群众多做点事,这样我才能踏实、才能安心。
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一个人不管是追求民族尊严,还是个人尊严,不管是追求国家梦想,还是个人梦想,归根结底,都是靠信仰来支撑的。我从外强凌辱、风雨飘摇的旧中国走过来,见证了国家的日渐强大、科学发展,真切感受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我心里非常清楚,做得时间长,不代表做得最好;获得荣誉多,更不能停下脚步。尽管我已步入人生暮年,但我决心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朝着这个伟大梦想继续前行!
聆听黎介寿入党故事,您有什么体会和感悟?请加入我们的讨论吧,说说你的感想。——1.你还记得自己入党时的情景吗?
A.印象深刻。
B.有些淡忘,但部分内容还是有些记忆。
C.完全忘了。
2.对入党申请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A.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B.如果党组织不批准我的申请,我将继续努力工作。
C.其它。
3.你还清楚的记得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吗?
A.印象深刻。
B.记得并会经常向他们汇报思想。
C.有些淡忘并很少联系。
4.你觉得现在和入党之初相比有变化吗?
A.没变化。
B.有变化。
C.不好说。
5.你认为在什么时候党员的身份表现的最充分?
A.无时无刻。
B.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
C.党组织生活的时候。
——人物介绍
黎介寿,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副院长、解放军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长。著名普外科学专家,肠外瘘治疗的创始人、临床营养支持的奠基人、亚洲人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开拓者,在静脉营养学方面有着非凡建树,曾于年完成了亚洲第一例人同种异体移植术,在国内外普通外科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奖、中国医师奖、全国科技大会奖、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省部级以上高等级科技成果奖36项,发表科研论文多篇,担任13卷巨著《手术学全集》总主编,主编著作10部,参编著作31部;在亚洲首次完成同种异种小肠移植、肝肠联合移植。年1月,由黎院士领衔完成的“肠功能障碍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建国以来江苏省医疗界荣获的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书籍推荐
一起来成为国家的栋梁吧
他大志弥坚,勇攀高峰一辈子,“一生做好一件事”,一根肠子走到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亚洲第一、世界领先;他大爱至善,服务人民一辈子,始终牢记医生的神圣职责,把生命看得最重,把病人摆得最高,用妙手仁心福泽万千患者;他大德无私,倾心育才一辈子,始终保持诲人不倦的人梯精神,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科技英才。他用一生的坚守、奋斗和担当,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人生意义、人生境界,折射出无比深厚、至真至美的博大情怀。他是挽救生命、创造奇迹的苍生大医,是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无畏战士,是为民、务实、清廉的时代先锋。
无声的文字有声的倾诉
真实最动听用心最悦耳
“朗读的世界不孤单、朗读者联盟永远在路上。战友!请加入我们的序列,拿起麦克风大声读出你的梦!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加入我们的讨论,来稿请投:qq.安全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