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小档案
大肠癌发生年龄约40岁就开始上升,以40-70岁最为多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疔是防治大肠癌最重要法则,原位癌和笫一期大肠癌治疗五年生存率90%以上。
大肠癌的症状很容易被误以为是痔疮而忽略,便血以及排便异常都是重要警示。粪便筛检是一个简易的方法.直肠指诊是诊断直肠癌的重要方法。
1
大肠一人体废弃物的处理站
人体消化道从口腔幵始到肛门结束.全长约9米.分成:
●上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由空肠、回肠、和大肠组成。
●大肠的长度依每个人的体型不同,大约90cm?cm左右.从盲肠接升结肠,再连接横肠到降结肠.紧接着乙状结肠,最后到直肠与肛门相连。大肠是食物在人体内旅行的最后一站.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回收由小肠流入大肠的水分及有用的电解质.以及排掉进入肠道消化吸收后的食物残渣,变成固体,形成粪便排出。
2
为什么得大肠癌?
大肠癌与大多数的癌症一样,真正致病原因仍不清楚,但大致可分成可以预防的生活因素和无法预防的因素.
饮食及环境因索
●高脂肪食物:饮食习惯攸关肠道健康。研究显示,摄取过多的动物性脂肪食物会增加患结直肠癌的机会,而摄取红肉比摄取白肉(鸡肉、鱼肉)还多的人,患癌机会将更增加。
●低纤维食物:纤维有助于减少身体吸收脂肪量并吸收肠内水份使粪便体积增大,刺激肠壁蠕动,方便排泄,缩短致癌物质留在肠道的时间,减少罹患肠癌的机会。若再加上没有规律的运动,也会造成肠蠕动缓慢,进而使罹患结直肠癌的机率上升。因此应多进食高纤维食物(纤维是指蔬菜、水果、五谷类及豆类那些不能消化的部分)
●烟酒:抽烟已经是公认的致癌物;酒精热量高也易造成肥胖.因此应减少抽烟、喝酒。
●维生素D及叶酸:目前有些研究发现每天多摄取维生素D(约IU国际单位)及叶酸的人,得息肉或大肠癌的机率较其他人低。
无法控制的因素
●年龄:超过90%的大肠癌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
●家族史:罹患大肠癌患者的直系亲属,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倍的罹病率。所以.有家族病史者应更加定期筛查。腺瘤性息肉:结直肠癌中有95%属于腺瘤,大部分的结直肠癌从早期的良性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polyp)发展开始到转变成恶性约需5-15年4。腺瘤性息肉本身是良性的.是否发生恶性变化与息肉大小有很大的关系.息肉愈大癌变的机率就愈大。一般而言,小于一厘米的腺瘤发生癌变机会不到10%:但如果息肉大于三厘米.则有近50%的机会变成癌症,这类型息肉以管状腺瘤最多,其他还包括绒毛样腺瘤及绒毛样管状腺瘤等。
●家族性腺想性患肉症(FAP,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大部分患者带有APC基因突变,属于显性遗传。通常在青春期以后,大肠内就会出现数十到上百、甚至上千个大大小小的息肉,随着息肉慢慢长大,细胞会分化不良,最后变成腺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也是显性遗传,息肉数量虽不多,但极有可能发生癌变。
●溃疡性大肠炎及克隆恩病患者:这两种疾病的罹患时间愈久愈可能因肠黏膜发育不全而转变成癌症,危险性比一般人高出4-20倍。
定期接受大肠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由于肠癌形成的时间较长,定期身体检查可预防肠癌的形成。
建议:50岁-74岁人群:每2年做一次粪便潜血筛査。如果有息肉,大肠癌手术后(一年内应先做一次)。有大肠癌家族史等中度危险人群,建议每3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大肠息肉、幼年型息肉症、遗传性非息肉症大肠直肠癌等高危人群,则建议每1至2年做大肠镜检査。
3
大肠癌有什么症状?
大部分的结直肠癌症状与其他良性的肠道疾病症状相当类似,因此,有时很难分辨,比较常见的症状有:
1.排便习惯改变
有些人会便秘.有些人则是腹泻,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粪便中有血或黏液
可能呈现黑色或红色
3.粪便性质和形状改变
形状变细长或小而硬。比较容易发生在肿瘤长在左側大肠的病人,主要是因为粪便在结肠后端才成形。
4.常有想大便却解不出采、大便解不干净的感觉
医学上称此现象叫做里急后重,比较容易发生在直肠癌的病人。
5.腹部疼痛
腹部不适、腹狀、肿瘤阻寒肠子造成的绞痛。
6.贫血或体重减轻
4
如何确定得了大肠癌?
由于大肠癌的症状在许多肠道的良性疾病中都会出现,所以医生除了仔细询问病人的生活状态、排便习惯、家族病史、临床症状外,还得靠各种检查确定诊断:
●粪便潜血检查:最常见的大肠癌筛选手段,现在广泛使用的免疫法检查,侦测大肠癌敏感度高达八成,因此当潜血结采是阳性时,建议进一步做结肠镜确定是否有问题。
●肛门指诊:如果肿瘤距离肛门口较近,可由肛门指诊过程中发现。
●结肠镜检查:这是最直接可靠的检查方式,医生将内视镜从肛门进入直肠,经由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及小肠开口处,将整个大肠仔细的检视一遍,找出可疑病灶,必要时可直接做切片或切除腺性息肉送病理检査,准确性超过九成。
●虛拟大肠镜检查:运用3D影像的计算机断层达到类似内视镜影像的效果.检查前需彻底清肠,检查时要将空气灌进大肠。传统全大肠镜检査需要将内视镜放入到结肠的最里端,造成病人害怕疼痛或其它不适,因而研发出不具侵入性的虚拟大肠镜检査。它的优点是侵入性和疼痛感比较低,时间短:缺点是若发现患肉.必须再做传统大肠镜切除及切片检查。
●钡剂灌肠摄影:可以观察到大肠黏膜的细微变化,也可以侦测小型的息肉病灶及炎性大肠症的早期变化.对直肠病灶也有较高的诊断力。检查时技术人员先灌入钡剂悬浮液,接着灌入空气,再拍摄局部及全大肠影像,此检查可以辅助乙状结肠镜检查。
●影像检查:如果病理报告已经确定罹患大肠癌,就得加上胸部X线检査、腹部超声检査、计算机断层或核磁共振、正子断层扫描(PET)等检查,综合判断肿瘤大小、侵袭范围、有没有淋巴结和其他器官转移,决定癌症分期。
●病理切片检查:包括利用大肠镜检查取活体组织切片、细胞学检查、以及手术中取下肿瘤组织送病理切片检查。
●血液肿瘤指标-CEA:用来作为癌症治疗计划、预后、复发的评估参考。
5
大肠癌的组织类型与分期
以细胞型态來看,约有95%大肠癌是由肠黏膜上皮细胞长出來的癌症,其余5%则包括:鱗状上皮细胞癌(肛门癌)、黏液癌、类癌(神经内分泌瘤)、肠胃道间质肿瘤、黑色素细胞瘤等。
大肠癌分期是根据肿瘤大小(Tumor.T)、是否有淋巴结转移(Node.N)、远处其他器官转移(Matastasis,M)作为判定关键,根据年美国联合癌症委员会(AJCC)的分期系统,将大肠癌分为零期至四期:
6
大肠癌常用药物
知识出处
台湾HOPE癌症希望基金会
癌友如需本文PDF文件,可在北京有哪些专科医院治疗白癜风节假日白癜风专家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