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CORN大咖讲堂王春灵

擅长临床白癜风研究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03607.html
王春灵硕士在读,副主任护师,医院护理部副主任;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感控分会重点部位感染防控学组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护理装备与材料分会手术室专委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洁净装备工程分会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护理学会首批手术室实训基地负责人。人生格言: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预防术中异物遗留的研究进展王春灵信息来源:解放军护理杂志年6月第33卷第7期34页-37页

导读术中异物遗留(foreignbodyleft)是伴随着外科手术的诞生而持续存在的一类医疗差错。由于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伤害巨大,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将术中异物遗留列为影响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问题。为了防止发生术中异物遗留,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包括手术人员培训、手术流程规范管理、术中物品清点制度的建立等。然而,上述防范措施的实施仍未能有效杜绝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为仔细探究术中异物遗留发生发展的规律,更好保障患者手术安全,本文将从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的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防范措施等几方面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手术室管理中预防术中异物遗留提供参考。

**************BEGIN**************

一、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及临床诊治现况

1、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率的调查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的统计结果表明,腹部手术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约1/-1/。Gawande等统计了-医院的数据,结果发现,医院外科手术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达1/-1/。Popovic等的数据表明,年全美例住院手术患者中术中异物遗留发生超过例,其中腹部手术操作发生率更高。Scanlon等对-年美国76医院的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儿童患者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为0.09/。年,Shah等基于全美住院儿童数据库(thekids’inpatientdatabase)的统计结果表明,住院儿童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为0./(1/),且各州之间差距很大,因术中异物遗留并发症而额外产生了超过美元的医疗费用,其中74%医院。年,Camp等对例儿童手术患者的调查数据表明,儿童手术患者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为0.18/,且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与术后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密切相关,但与术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

相比国外的统计数据,目前国内尚缺乏确切的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率的统计数据。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手术管理的规范,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逐渐降低,目前外科手术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已经比较少见,但是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危害巨大。

2、术中异物遗留的临床诊治

术中异物遗留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异物占位效应、异物炎症反应、异物损伤效应及其非特异性表现。Rappaport等对既往10年发生的24例腹部手术术中异物遗留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所有异遗留患者均为症状性患者,其中8例发生脓毒血症(4例小肠梗阻、4例肠瘘)、3例表现为非特异性腹痛、2例表现为腹部迁延不愈的窦道、2例表现为腹部包块、1例表现为阴道分泌物,患者病死率达10%。

术中异物遗留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B超等,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必须依靠再次手术探查以明确诊断。由于临床表现的多样性,被确诊的时间间隔差异也很大。Gawande等研究发现,术中异物遗留被发现的中位时间是术后21d(0d-6.5year)。术中异物遗留危害性极大,必须积极干预,目前一般采用开放手术予以去除,也有少数病例采用内镜或腹腔镜下成功移除。

************************************

二、术中异物遗留的常见诱因及隐患

1、由于患者自身情况不同,发生术中异物遗留的概率不相同。Gawande发现术中异物遗留患者具有较高的体质量;Bani-Hani报道11例发生术中异物遗留案例中,5例为肥胖患者。研究表明,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较多、器官分离不清楚,更加容易引起术中异物遗留。

2、手术相关因素牵涉面广,涉围术期的各个方面,包括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进展等。研究表明,儿童移植手术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率最高,其次是妇产科手术和心血管外科手术。其中,妇产科手术是术中异物遗留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腹腔和盆腔、阴道、胸腔等是发生异物遗留较高的手术部位,在脊柱、面部、头部及四肢等部位也有发生的报道。另外,不同的手术类型及手术进展情况也对术中异物遗留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如急诊手术或术中发生意外等,也是导致术中异物遗留的高危因素。随着医疗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临床手术中可供选择的器械和材料也越来越多,由此而导致的异物遗留发生也逐渐增多。比如:一次性物品中附带的小配件,因体积较小,稍一疏忽便被带入患者体内;小纱布或纱布垫内的纱布碎屑不易察觉,易于遗留在体内;无法X光显影的敷料、松动的残缺螺丝也可能造成体内异物遗留。

3、术中医护沟通不畅、医生和护士的疏忽以及混乱的手术室管理是导致术中异物遗留的重要因素,护士群体中低年资护士成为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超时连续工作以及较大或特大手术的长时间站立,易导致其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清点失效。同时,对术前物品的细节清点不到位,遇到紧急情况时忙乱而影响物品清点的准确性,这些都是造成术中异物遗留的危险因素。

************************************

三、术中异物遗留的预防

1、强化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

手术台上器械护士应始终保持器械及敷料放置有序,有条不紊。手术医生不可自取器械,暂不用的器械由器械护士及时收回擦干净备用。凡切口内放置的纱条、引流物的种类及数目,均应详细记录在手术物品清点单及转运交接单上。凡胸腹腔及深部手术所用纱布垫,必须留有长带、带尾夹止血钳放在切口外,以防遗留体内。实施深部填塞操作时,手术医生应及时告知手术助手与器械护士,以免遗漏清点。

手术台上的小件物品必须妥善放置,避免遗失;若术中缝针折断,应同时寻找针头;术中标本需送冰冻时,应先确认无敷料(纱带)或器械附带,方可将标本带出手术房间;手术台上的纱布不得随意剪开,因手术需要剪下的物品残端不得留于手术台上,应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即刻双人核对后弃去。

医生对手术物品的管理负有同等责任,医生必须保证患者体内不遗留手术物品。因此,必须提高医生对清点物品的重视程度,争取医生的主动配合和支持。清点手术物品时,医护团队的协作至关重要,强调核对无误后医生方可继续关闭体腔或切口。

2、优化器械物品的管理

(1)加强物品清点核对:手术切皮前,必须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包内各类器械、缝针、纱布等数量,并记录于手术物品清点单上。关闭体腔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根据记录共同核对手术台上物品的数量,确认无误并报告术者后方可关闭体腔。手术结束后,器械护士负责整理缝针、器械,巡回护士负责清理纱布、纱垫,并分别再清查1次,以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2)有效清点:术中任何人不能带入或者带出清点过的器械和敷料。不得用纱布包装标本,用手术刀剖开标本必须取得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的同意,并做好记录。任何人不得在未取得同意的情况下挪用清点过的器械和敷料。手术需要填入物品时,医生要及时告知填入物的名称和数量,巡回护士做好记录,器械护士要及时提醒手术医生取出体内的所有手术用物品,然后进行清点。

3、加强手术室的管理

(1)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层管理:应根据手术大小、护士年资及经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保证护士能以较为充沛的体力和精力配合手术,防止由于疲劳工作而导致的疏忽造成异物遗留;同时可根据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职称、手术室工作年限及实际工作能力进行层级划分,将各个层级的人员平均分配成多个小组,建立护士长、层级由高到低级的管理模式。按层级完成相应的手术配合,并对术中物品全程管理知识逐层培训,对体腔异物遗留风险较高的环节逐层检查、督促。

(2)手术流程的科学管理及持续改进:规范手术流程及不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是手术室管理的核心。有学者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按照影响手术物品清点风险数大小进行数据收集,根据每个阶段失效后果的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失效检验难度,计算风险值。判断手术清点各阶段、环节管理的重点及目标,并进行检验。通过科学分析,及时采取前瞻性防范措施,降低手术清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术后异物遗留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手术室安全。

************************************

综上所述,术中异物遗留仍然是目前威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问题,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引起术中异物遗留的诱因及高危因素较多,且涉及手术室管理的各个环节。加强手术室护士风险意识教育,根据护士能级合理安排人力,同时运用科学管理工具加强管理,按章行事方能确保手术安全顺利的实施与完成。

**************END**************

文献整理罗志芳-医院审核励秀武-医院编辑刘迎春-中国科学医院

手术室专业委员会一如既往地为广大护理同仁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欢迎您的来稿:

ZHtg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hl/5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