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

1.高渗性缺水的主要病因有:①摄入水分不足,如食管癌②水分丧失过多,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

高渗性缺水的诊断及症状:轻度缺水时口渴,缺水约为体重2%~4%,中度缺水有极度口渴、乏力、尿少、眼窝下陷、烦躁,缺水量为体重4%~6%;重度者可出现幻觉甚至昏迷,缺水超过体重6%。辅助性检查:尿比重增高、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白细胞比重升高,血钠大于mmol/L。

2.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最常见的外科学脱水类型。此时水和钠成比例地丧失,因此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也保持正常。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急性丧失,如肠外瘘、大量呕吐等;②体液丧失在感染区或软组织内,如腹腔内感染、烧伤等。

3.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此时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钠多于缺水,故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常见病因:①消化液的持续性丢失,如反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②大创面慢性渗液;③应用排钠利尿剂时,未注意补充钠盐;④等渗性缺水治疗时补水过多。

4.低渗性缺水的分度:

轻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mmol/L以下,病人感疲乏、头晕、手足麻木。尿中Na离子减少。

中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mmol/L以下,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尚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血压不稳定或下降,脉压变小,浅静脉萎陷,视力模糊,站立性晕倒。尿量少,尿中几乎不含钠和氯。

重度缺钠者血钠浓度在mmol/L以下,病人神志不清,肌痉挛性抽搐,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木僵,甚至昏迷。常发生休克。

5.低钾血症常见病因:

①长期进食不足;

②钾从肾排出过多,如应用排钾的利尿药、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③补液病人没有补钾或补钾不足;

④钾从肾外途径丧失,如呕吐、肠瘘等;

⑤钾向细胞内转移,如碱中毒、大量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时。

6.低钾血症时,静脉补钾的注意事项:

①浓度的限制,输液中含钾量低于40mmol/L;

②输液速度的限制,输入钾量小于20mmol/h;

③休克病人应尽快恢复血容量,待尿量大于40ml/h后,再静脉补钾。

7.高钾血症常见病因:

①进入体内的钾过多,如服用含钾药物、大量输入保存期较久的库血等;

②肾排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应用保钾利尿药等;

③钾从细胞内移出,如溶血、酸中毒等。

8.高钾血症的治疗措施:

(1)停用一切含钾的药物或溶液。

(2)降低血钾浓度。

主要措施有:①促使钾进入细胞内,如输注碳酸氢钠溶液、输注葡萄糖和胰岛素溶液等;

②应用阳离子交换树脂;

③透析疗法

(3)对抗心律失常。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等。

9.代谢性酸中毒的主要病因:

①碱性物质丢失过多,见于腹泻、肠瘘、胆瘘等

②酸性物质产生过多,如休克、心搏骤停、糖尿病等

③肾功能不全。

10.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病因:

①胃液丧失过多,如严重呕吐、长期胃肠减压等

②碱性物质摄入过多,如长期服用碱性药物、大量输注库存血等

③缺钾

④利尿剂的作用。

11.水电解质与酸碱失衡的基本处理原则为:

(1)充分了解病史,认真体格检查,以了解原发病及症状和体征

(2)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生化,血尿常规、血细胞比容、肝肾功能、血糖、酮体、血气分析,必要时行衄尿渗透压测定

(3)确定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类型

(4)利用合理,注意轻重缓急,先稳定循环恢复血容量,再纠正缺氧,纠正严重酸中毒或碱中毒,处理重症高血压。

12.输血的适应症:

①大量失血;

②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③重症感染;

④凝血异常。

整理徐鑫鹏

排版徐鑫鹏

审核黄秋园毕静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ianbangk.com/cwzd/4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