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简介
喉癌是耳鼻咽喉科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多见。病因未明,可能与长期过度吸烟、饮酒、接触有害气体及发声劳累有关。此外喉白斑病、喉乳头状瘤也可发生癌变。主要表现为喉部不适、异物感、渐进性声嘶、咳嗽、痰中带血,晚期可有呼吸困难、喘鸣、喉痛及吞咽痛。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
饮食指导
1.术前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以增强体质及提高术后组织修复能力,忌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禁烟、酒。术前晚22:00后禁食,24:00后禁水。
2.术后行鼻饲流质饮食。根据手术方式不同予鼻饲流质7~14天,以免吞咽食物刺激咽部伤口,影响伤口的愈合致咽瘘。经试进食无呛咳或吞咽困难后,可拔除胃管进食高热量、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或软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
03
作息指导
1.术前保证充足睡眠,以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有呼吸困难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机体耗氧量及减轻心脏负担。
2.全麻者清醒后取半坐卧位,以利于颈部伤口引流,减轻颈部组织充血、水肿,避免头部活动,影响伤口愈合。鼓励早期床上活动,以增加肠蠕动,促进食欲,促进咳嗽排痰,预防皮肤长期受压致褥疮形成。
04
用药指导
配合医嘱使用抗炎、稀释痰液等药物,掌握雾化吸入的方法,配合行气管内滴药,以利排痰及防止感染,注意防呛咳。
05
特殊指导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漱口液漱口1~4次,预防术后咽喉部伤口的感染。
2.术后会暂时失去语言能力,术前进行常用手语的训练,备好纸、笔用于书面表达意愿。
3.术前备好小镜、纸巾等物品,用作术后照着练习自行更换气管套及抹除气管造口外痰液及分泌物的动作。
4.术后勿将痰、分泌物等咽下,全喉切除者术后7~10天内尽量不做吞咽动作,以免牵拉或污染咽喉部的伤口,引起伤口出血、感染而形成咽瘘。分泌物多时配合定时吸痰。
5.学会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先深吸气2次后屏气,再用适当力咳出,同时可用手轻轻按伤口,以减轻疼痛。每天应定时配合拍背以促进排痰。
6.告知患者停留胃管的注意事项:固定好,不能自行拔出,以免因重插胃管损伤或刺激伤口,致咽瘘发生。
7.勿拉扯颈部负压引流瓶。
8.配合做好切管切开护理及造瘘口护理。
06
病情观察指导
1.家属配合观察呼吸情况是否顺畅,如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应立即通知医护人员检查气管套管有无堵塞。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和皮下气肿等,如有气管切开处出血、气管套管脱出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予及时处理。
注意有无咽瘘发生,如吞咽时有呛咳、分泌物或食物进入气道等情况时,应告知医护人员。
07
出院指导
1.戴管出院者掌握气管套管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⑴学会对着镜子取放气管套管的方法。
⑵保持气管套管及呼吸道通畅,定期更换及煮沸消毒,擦洗干净,每天2次。
⑶气管套管要固定牢固,防止脱管,固定系带打结于颈侧,松紧度以能放入1个手指为宜。
⑷保持气管造瘘口的清洁,每天更换气管垫2次,用酒精消毒造瘘口周围皮肤。
⑸气管内滴药的方法为将药液沿气管套管壁轻轻滴下,防止呛咳,每2h1次。
2.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清新,防止套管结干痂,痰液难以咳出及堵塞套管。
3.制作特殊小口罩,遮住造瘘口,以防吸入灰尘及异物,寒冷天气可防止冷空气直接吸入肺内,导致刺激性咳嗽。
4.建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能游泳,淋浴时花洒等不能直接对着瘘口,严防异物不慎经瘘口掉入气管内至呛咳或窒息,少到人多、空气混浊的地方。
5.术后3~4个月可开始训练用气流发声。
6.适当休息和工作,掌握锻炼程度,增加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
戒烟、酒及刺激性食物。
7.出院后半个月回院复查,有呼吸困难等情况时立即就诊,随诊5年。
学会自查颈部淋巴结的方法,如有淋巴结肿大或包块、医院就诊。
8.建立自信,积极参加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医院耳鼻咽喉科
●扫码